蒙族人不过中秋节
发表时间:2019/07/28 20:30:54 浏览次数:798
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到了,大家可能早已开始享用美味的月饼,可中秋节为什么非要吃月饼?其中流传甚广的一种说法是,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源于汉人所谓“八月十五杀鞑子”。
传说元朝蒙古贵族统治中国的时候,对汉族和其它兄弟民族进行了残酷的镇压,并且把汉族看作是最卑贱的奴隶,每个汉人家里都住着一个蒙古兵,以监视汉人。人们称这个蒙古兵为“家鞑子”。他们无恶不作,百般欺压汉人,不允许汉人有任何自由。百姓十分仇视蒙古统治者和“家鞑子”,决定奋起反抗。
可这是不能走漏半点风声的大事,怎么暗自串联呢?有个聪明人想到了一个办法,在卖的面饼里夹上一个纸条,号召人们八月十五这天一起动手杀鞑子。让人们吃饼时看见这个纸条。这办法果然不错,把号召起义的消息传遍四面八方,许多得到消息的人家都按时动手杀了鞑子。此事酿成起义,终于推翻了蒙古统治者。后来,人们便在八月十五这天吃月饼表示纪念。(黄叶《八月十五吃月饼的来历》,收黄泊沧编《节日的传说》)
上述这个故事来基本上可以代表“八月十五杀鞑子”的主流叙述。“八月十五杀鞑子”,又称“月圆杀鞑”。“鞑子”这个词源出“鞑靼”,原为北方游牧民族的一支,隋唐崛起,与契丹及蒙古族争雄,后为成吉思汗征服,宋元人泛称蒙古各部为鞑靼,明人也以此称呼元亡后的蒙古人,而“鞑子”则是近代以来汉人对蒙古人和满洲人的统称。
传统上被汉人视为异族统治者的鞑靼人
传统上被汉人视为异族统治者的鞑靼人
那么故事中在背后策划、煽动了这场起义的“聪明人”到底是谁?
后世普遍认为这个“聪明人”就是明朝开国功臣刘基,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温。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帷幄辅佐、机密军师,学富五车,精于谋略兵法,在元末征战中屡建奇功。而在其他中国民间历史传说中,刘伯温早已超凡入圣,成为“大神”级的人物。他不仅通晓天文历算、占星看相、阴阳术数,而且写了不少预言奇书,最有名的就是《烧饼歌》这部谶语之作。
“八月十五杀鞑子”的故事在清朝诞生后,逐渐衍化出很多不同细节差异的版本。诸如有的说预谋时间在中秋之前,到中秋前夕举义,有的则说策划时间在中秋节、到除夕时起事;有的说策划者是刘伯温,有的说是张士诚等等,但根本的故事框架是不变的。直到民国以后,人们一提到中秋节,谈起吃月饼的风俗掌故,还都会想起元朝末年八月十五的汉人起义。
传说元朝蒙古贵族统治中国的时候,对汉族和其它兄弟民族进行了残酷的镇压,并且把汉族看作是最卑贱的奴隶,每个汉人家里都住着一个蒙古兵,以监视汉人。人们称这个蒙古兵为“家鞑子”。他们无恶不作,百般欺压汉人,不允许汉人有任何自由。百姓十分仇视蒙古统治者和“家鞑子”,决定奋起反抗。
可这是不能走漏半点风声的大事,怎么暗自串联呢?有个聪明人想到了一个办法,在卖的面饼里夹上一个纸条,号召人们八月十五这天一起动手杀鞑子。让人们吃饼时看见这个纸条。这办法果然不错,把号召起义的消息传遍四面八方,许多得到消息的人家都按时动手杀了鞑子。此事酿成起义,终于推翻了蒙古统治者。后来,人们便在八月十五这天吃月饼表示纪念。(黄叶《八月十五吃月饼的来历》,收黄泊沧编《节日的传说》)
上述这个故事来基本上可以代表“八月十五杀鞑子”的主流叙述。“八月十五杀鞑子”,又称“月圆杀鞑”。“鞑子”这个词源出“鞑靼”,原为北方游牧民族的一支,隋唐崛起,与契丹及蒙古族争雄,后为成吉思汗征服,宋元人泛称蒙古各部为鞑靼,明人也以此称呼元亡后的蒙古人,而“鞑子”则是近代以来汉人对蒙古人和满洲人的统称。
传统上被汉人视为异族统治者的鞑靼人
传统上被汉人视为异族统治者的鞑靼人
那么故事中在背后策划、煽动了这场起义的“聪明人”到底是谁?
后世普遍认为这个“聪明人”就是明朝开国功臣刘基,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温。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帷幄辅佐、机密军师,学富五车,精于谋略兵法,在元末征战中屡建奇功。而在其他中国民间历史传说中,刘伯温早已超凡入圣,成为“大神”级的人物。他不仅通晓天文历算、占星看相、阴阳术数,而且写了不少预言奇书,最有名的就是《烧饼歌》这部谶语之作。
“八月十五杀鞑子”的故事在清朝诞生后,逐渐衍化出很多不同细节差异的版本。诸如有的说预谋时间在中秋之前,到中秋前夕举义,有的则说策划时间在中秋节、到除夕时起事;有的说策划者是刘伯温,有的说是张士诚等等,但根本的故事框架是不变的。直到民国以后,人们一提到中秋节,谈起吃月饼的风俗掌故,还都会想起元朝末年八月十五的汉人起义。
上一篇:老师您辛苦了
下一篇:《我的祖国》献给国庆节!
查看评论[0]文章评论







